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作者:szkb编辑: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28点击次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教学时间:2学时

课程导入:

1.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影响力

镜头一: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

英国广播公司网上民测:马克思被评为 “千年思想家”,得票率高居榜首

路透社千年风云人物评选:马克思一分之差名列第二,第一为爱因斯坦.

镜头二:马克思被德国民众评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2003年9月,德意志电视二台“最伟大的德国人”调查

东德地区:马克思第一

西德地区:西德战后总理阿登纳、第二、第三分别为马丁路德、马克思

镜头三:马克思被英国媒体评为“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

2005年6月,BBC广播四频道“谁是现今英国人心中最伟大的哲学家”调查,马克思第一,第二、三为休姆、维特根斯坦

思考:

(1)人类过去1000年中,思想大师灿若群星,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在历次评选中高居榜首?

(2)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的情况下,西方媒体的评选结果说明了什么?

2、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及伟大生命力!

(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及内在矛盾——科学社会主义

(起点)

(中介) 终点

(2)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反思,开创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同时又超越于资本主义的新的制度设计和新的现代化之路。

(3)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与社会发展道路所决定的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严密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广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

1、时代背景

15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长足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代替了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同时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引发人们去思考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1)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

(2)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和生产力的大发展

(3)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反抗资本主义的斗争由经济斗争逐步走向政治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进化论

4、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

(1)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卓越的品格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人格魅力

(2)思想理论创造: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批判、继承了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的成分。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

1、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了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2、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扎根开花结果,分别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相结合,相继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 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社会理想

革命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世界观、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3、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革命性和党性所决定

2、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决定

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由马克思主义彻底的科学性和自觉地实践性所决定

2、马克思主义坚定的革命性所决定

3、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4、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

——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五、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课后作业: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用性。

附件:绪论.ppt(541KB, 下载次数:740)

© Copyright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BETVLCTOR·伟德(中国区)官方网站-BEST PLATFORM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

Baidu
sogou